黄猄不是黄麂
黄猄不是黄麂
初到南粤,一切都显得很陌生。不懂粤语,尤其是那些稀奇古怪方言让我成了‘丈二的和尚’摸不到头。还好广东同事和朋友都很照顾我,和我说普通话,便有了同祖的亲切感。走南闯北多年了,狩猎情结让我无暇近在咫尺的锦绣中华、世界之窗的人工景色。南粤亚热带明媚的阳光和葱绿的植被。那山水之间的野趣对我仍然充满了诱惑。闲暇之余来到朋友的城市,有幸参加他们的一次狩猎活动。
朋友说今天去打黄猄,说是候郊区就有。黄猄的照片我见过,和我熟悉的黄麂一个样子。 郊外群山植被繁茂,与农田交界的山脚都是一些小山包,初来乍到感觉这些类似丘陵的小山包不像是麂子类动物呆的地方。在老家打麂子都是上大山。在这里的城市近郊有麂子真的让我感到有点吃惊。在老家我们打麂子通常都是用D5.2×30的鹿弹。不管是青麂子还是黄麂子,这种鹿弹在50米以内的杀伤力和弹丸覆盖密度都非常好。出发前朋友拿出来两种弹,一种是东北生产的D7×12纸壳鹿弹。这种弹是可以用来打野猪的,用来打麂子杀伤力绰绰有余,不足之处是只有12粒弹丸,数量少了一点。远距离弹丸密度不够。另外一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燎原厂生产的1#弹,弹丸直径4毫米。虽然大的大,小的小都不是很合适这次的狩猎对象,但是还是可以用,没有过多的考虑就上山了。
离停车地不足1公里的地方我们上到一处不高的山脊,这里是大山的延伸部分。4个人从上至下横向把山脊拦断,带猎狗的朋友从远处山脚放狗。我看此次围剿的范围不大,担心不一定有猎物。朋友却很有把握。看来这里野兽确实不少,远比我老家山上密度大。朋友阿奇就在山脊的那边,我的位置在山脊的这边,相隔不足50米。这种打法和我们在老家打麂子一样。麂子多是顺山跑,只要把山脊拦断基本上可以手到擒拿,万无一失。我手持一支双管猎枪,对这种猎枪我非常熟悉,从容的在远射管里装了一发1#弹。4毫米直径的弹丸,距离不是太远对麂子是有效的。同时在近射管装了一发D7×12纸壳鹿弹作为备用。一切都显得很顺利。
仔细环顾一下周围环境后就是耐心等待了,守卡这活干得多了,满不在乎往地上一坐,就等狗叫了。刚坐下一会,山下‘汪汪’传来猎狗的叫声。猎情来得出乎预料的快。我注视山脊左侧一大片树林,树不是很多,主要是灌木和杂草。这种环境只要有麂子跑动,一眼就可以发现。差不多等了一分钟,从猎狗叫声位置判断,应该很快发现麂子。因为麂子奔跑的速度非常快,莫非麂子逃跑方向不对?我正在诧异就听到侧面山脊那边有麂子跑动的声音。赶紧站起来查看,一只体形硕大的麂子在我侧后30多米处跳进一丛灌木,来不及考虑,趁麂子再次跳起时就给了它一枪。这只体形硕大的麂子似乎不在乎这一枪打击,一扭屁股就消失在丛林之中了。再没有给我开枪的机会。
“打中没有?”“打中没有?”在朋友们急切的问声中。我才从迷惑中反应过来。“你们这里的黄麂子怎么这么大?刚才跑过去的麂子差不多有50斤!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大的黄麂子。”慌忙中我是用1#弹打的,对这样大体形的猎物,杀伤力肯定不够。朋友说;南方把这种野兽叫黄猄,体形都这么大。我犯了一个典型的经验主义错误,以为黄猄和黄麂子是一样的动物只是地方的叫法不一样。黄猄和黄麂子虽然同属鹿科动物,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。黄麂子学名林麂,体形比黄猄小很多。体重还不到黄猄的一半。完全不应该用1#弹去对付黄猄这样大的猎物。仓促之中也没有用近射管中的鹿弹射击黄猄。首次在南粤参与狩猎活动就出此洋相,还是显露狩猎知识过于贫乏。黄猄不是黄麂!多年来不时还在回忆这一件憾事。此后再也无缘见过黄猄了。
摘自:中华猎犬论坛
作者:四川老猎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