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滩足球世界杯|卡塔尔 世界杯|世界杯旅游指南网|13961777728.com

沙滩足球世界杯|卡塔尔 世界杯|世界杯旅游指南网|13961777728.com

苏超之火背后:一场散装江苏”的集体喜剧

另一位球迷坦言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“一票难求”。

比赛门票异常紧俏,有些场次在大麦网上“想看”人数高达80多万,二手票价被炒至600元一张,卖点是“超级C位,直播视角”。江苏警方通报称,一场比赛中共抓获105名黄牛。

部分媒体因买不到票只能在场外直播报道,只见记者坐在外围,隔着距离听着场内观众的欢呼声。

苏超也成了城市文化的大型解压盛事。常州恐龙园推出萝卜干套餐,盐城赠送特色鸡蛋饼,苏州体育场常常人满为患,甚至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,打卡这个“无机场”的足球圣地。

7月5日,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吸引超过6万观众,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观赛人数纪录,苏超热度达到巅峰。

关于“苏超”何时走红,实则难以精准界定。

开幕式于5月10日举行,最初观众寥寥无几,揭幕战仅有几千人现场观赛。

转折点出现在5月28日,南京发布文章《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》,巧妙融合江苏人地域梗,文中一句“谁赢谁当省会”点燃了赛场外的“战火”,被视为“用自嘲凝聚共识”的代表作。

苏州喊出“GDP第一是真大哥”,南京反击“有机场再来叫板”;扬州调侃“唐诗三百首没你名”,泰州则受到文化“打击”;南京和南通为争“真南哥”称号争执不断;无锡输球被调侃“糖没放够,导致低血糖”;常州更惨,输一场比赛,网友就拆字,从“常”到“吊”,再到“巾”,最后只剩一笔“丨”。

赛场变成脱口秀现场。镇江以陈醋闻名,0比4败给淮安后,镇江网友戏言“对出口到淮安的陈醋实施100%关税”,淮安网友回击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4比0”。

前三轮积分榜尾部为苏州、无锡和常州,这三座经济发达的太湖城市被戏称为“太湖三傻”。常州球迷高喊“赢下南京,重夺笔画”,南京与无锡则上演盐水鸭对水蜜桃的美食大战,“赢了盐水鸭加糖,输了水蜜桃加盐”。苏州队甚至请来足球巨星贝克汉姆,教他用苏州话说“苏州加油”。

网友戏言:“这绝对是全球最纯粹的足球比赛,没有假球和内幕,只有城市间的恩怨情仇。”

没人真正关心进球多精彩,防守多严密,更多人关注的是看台上新出现的搞笑横幅,官方微博的互相调侃,常州“常”字剩几笔,“南哥”称号今天归谁。

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爆款梗在哪里诞生,也无法预料谁将成为焦点。

一位球迷说,苏超竞技水平不及职业联赛,但城市归属感极强。部分梗紧扣城市空间、历史与美食。

“常州笔画保卫战”源自常州北站灯箱灯光故障,部分笔画熄灭,只剩“吊”字,形同“吊州北站”。

南京嘲笑苏州“没有机场”,因苏州虽GDP领先,却迟迟无民用机场。南通球迷因球队五连胜向南京喊话“让出南哥”,背后是南通2024年GDP达1.24万亿元的经济实力。

无论如何,苏超把足球重新带回大众生活,将比赛画面搬上地铁大屏,将常州人的倔强、盐城人的自嘲、南通人的野心,浓缩进这锅热腾腾的“江苏乱炖”里。

7月初,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:95.2%的江苏居民知道“苏超”,58.5%的关注者因网络热点而来——其中80%并非传统球迷。

观众涵盖白领、学生、农民、家庭主妇、退休人员等。他们中许多人分不清越位与角球,从未完整看过中超比赛,但现在却能为身边这场业余联赛的胜负欢呼雀跃。苏超被视作地方节日,一场属于城市的嘉年华。

有网友表示,苏超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培养球星,而在于让人相信足球应扎根生活——在热闹的街头、烧烤摊的烟火气中、孩子们课间奔跑的操场上。苏超把这些生活细节搬上了足球舞台。

南通球迷宋先生是资深球迷,他说每逢比赛日,“有大屏幕的地方就有人聚集”。他和同事聊徐州队边锋、南通队后卫,没人再抱怨国家队,大家开始关心“我们队”的排名和胜负。

他认为苏超是一场以足球为载体的狂欢节。最令他感动的是,许多人因此开始接触足球,无形中提高了对这项运动的认知度。

另一位球迷说,他在现场看到,不论内向外向的人,“自家球队进球时都会欢呼”。

刚毕业的刘女士也是“资深球迷”,八年来关注足球,曾在中乙联赛担任山西队球童志愿者。她关注西班牙、德国等强国的足球体制,那里从城市到社区都有自己的球队,且建立了完整的联赛体系,每个人都能为家乡球队加油。

她最难忘6月21日常州对南京的比赛。比赛接近90分钟,常州队依旧落后4球,但球员们拼尽全力。

“国家队长期失利,球迷热情未减。苏超火爆,一方面源于球迷对足球的向往,另一方面是对国家队情绪的某种弥补。”刘女士说,“苏超若持续发展,有利有弊。一方面营造良好足球氛围,但部分极端球迷可能误以为苏超某队能替代国家队,这是不尊重足球规律的。”

从某种意义上看,苏超是中国足球情绪废墟上的集体重建。它未被纳入官方体育振兴战略,也没经过市场精算,而是在某个下午突然从地铁大屏和短视频弹幕中冒出。像是一场“快乐足球”的民间实验,虽不完美甚至荒诞,却实实在在让人找回了与足球、城市、彼此的联结。

为何苏超能走红?

专家指出,背后是城市身份认同的转变,官方媒体传播方式的革新,体育娱乐与网络文化的融合,以及运动场景与文旅商业的联动。

苏超的传播是一场从情感到价值的连接,清晰展现了从“情绪启动”到“价值延展”的传播逻辑。

一方面,它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身份认同,促使以城市为单位重新集结。另一方面,强调“快乐”而非“输赢”,“平等”而非“竞争”,在轻松娱乐中对传统城市认同做了一定解构,让人们在更大范围区域认同中获得乐趣。

专家认为,苏超与天水麻辣烫、淄博烧烤的流行类似,都是“价格亲民”的大众娱乐消费,契合当前消费平民化趋势,且发挥情绪减压阀的作用。

过去城市宣传多是“这里很好,你应该来”,属于“要我去”的思维。而淄博烧烤、贵州村超、苏超塑造的是“我要去”的场景,这种场景联动符合互联网流量规则,更易爆红和聚集人气。

“苏超提供了一个范例,再次证明了当下网络传播路径:以情感为基、以意义为追求,通过多样场景营造,实现高频互动与沟通。”

7月12日,“赣超”也正式启动,全国多地类似城市联赛逐渐兴起,有望形成省级业余联赛网络。

苏超的成功是否可复制?专家认为,文化融合、场景联动、不断创造新符号吸引力,是城市联赛从一时网红走向长期热潮的关键。

“身份认同激发的场景各有规律,但具体项目能否爆红仍不确定。我希望赣超也能走红,将苏超、赣超联动效应扩展至更多省份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